文化

喝一口涼茶.細味箇中文化

20:43,0 Comments

大窩口有一個「鴻福堂涼茶文化館」。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博物館,展示涼茶的傳統智慧。



鴻福堂 - 細味歲月留痕
由於欠缺宣傳,又要事先預約,知道鴻福堂涼茶文化館的人並不多。

入館後首先會見到鴻福堂的里程碑--我以前以為鴻福堂起碼有五十年歷史,但原來成立於 1986 年。




講到歷史,涼茶文化館裡面就有一個迷你涼茶舖,展出金銅鼎等傳統設備。你還可以打開鼎蓋,看看鼎內層層構造。



當然,展品中少不了鴻福堂多年來出產過的瓶裝飲品,超過一半都未見過。



你更加可以見到「五代同堂」的瓶裝甘蔗汁。第一代的瓶裝甘蔗汁,設計非常老套。如果今時今日仍然用這種包裝,生意一定少一半。



而藏珍閣內的展品,其實同鴻福堂無關,全部是舊時香港的歲月痕跡。例如,畫了壽星公的禮餅盒、以前每家每戶都會有的熱水壺、畫布等等。不妨多留片刻,細味舊時。




在裡面繞了一圈,文化館比想像中小得多,只有幾百呎空間,各個展覽區緊密相連。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展區是「草本冷知識」。


冷知識 - 細味涼茶文化

如果問:「廿四味是否真有廿四味?

你知道答案嗎?不知道答案的話,就要細心聆聽導賞員小姐的講解。原來,廿四味會因應天氣、環境和目的而使用不同藥材。少至十八味,多至三十多味亦有,廿四味只是一個統稱。

除此之外,你還會學到火麻仁與大麻的關係和功用、五花茶使用哪五種花等等小知識,實用又有趣。



草本冷知識區安放了廿四個藥瓶子,代表甚麼?當然是廿四味最常用的藥材。



不過我最喜歡的,是牆壁上介紹的傳統養生智慧。


養生道 - 細味傳統智慧

中國有句傳統智慧名言,叫做「不時不食」。大自然已經為我們安排了最適合的食材,食當造食物,對身體最健康。根據四時變化,選擇相應顏色的食物,為特定身體部位進補,就可達到養生功效。

這不止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,更加是大自然的恩澤。沒有刻意安排,但萬身之間卻存在著微妙的互動和關聯。



可惜導賞員對四時膳食的介紹只是點到即止,又有一些展板被跳過沒有講到。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


喝涼茶 - 細味人生態度

活動後半部,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分享這間涼茶舖的發展故事,以及他們重視的核心價值。我覺得很值得同各位分享。



鴻福堂原本只是一間簡陋的傳統涼茶店,歷史又短。

大學學者會話,鴻福堂成功是因為用了適當的管理模式和市場策略。但是,每個工管的學生都答得出「模式A有這個優點,所以適合B」這類題目,所以我覺得鴻福堂的成功關鍵是因為「能力、態度、價值」。

能力,就是策略運用得宜,重新打造品牌,開創瓶裝涼茶,擴大市場。態度,就是勇於創新求變,沒有心,所謂大計都只得軀殼。價值,就是重視家和人的理念。



司徒先生覺得鴻福堂是社會企業,但不是普遍市民認知的社會企業。香港的社企透過經營一間企業幫助低收入人士;而鴻福堂將幫助社會的價值,融入企業文化裡面。當大公司捐錢做善事,以為服務了社會,但大都只是為公司利益著想的 Public Relations。為什麼老闆們不想想:

對你的員工好一點,已經是一大善事呢?

捐了錢,做了大善人。但你的員工從沒開心過,這不是很諷刺嗎?


司徒先生說:

「鴻福堂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法,就是重視員工。員工做得開心,壓力少,生活較幸福,不就切實地幫到很多家庭嗎?」

「釋放你的同事,他們才可以開心地服務你的客人。」

我不敢講這句話是不是真的在鴻福堂裡面實現。但至少,很多大公司從來不會去想如何善待他的員工。


服務社會,就像喝涼茶養生一樣,要固本培丸。金玉其外,但敗絮典中的話,同事不落力,再好的策略都沒有人運行。回歸自然的原點,其實對身邊的人好,就是最簡單最基本的一件好事,何須搞大龍鳳、捐大錢?

You Might Also Like